除了枪法,姜维从小对箭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姜冏为了培养儿子这方面的才华,特意请来了几位军中的神射手教授姜维射箭。通过刻苦训练,姜维的箭术达到了惊人的水平,百步之内,箭无虚发,连环射杀匪军头目,已不再是难事。
时光荏苒,十一岁的姜维已经具备了非凡的武艺。有一天,姜冏奉郡守之命,带领一千轻骑去镇压羌族叛匪。可是,半个月过去了,姜冏却一直没有带回任何消息。姜维的母亲焦急不安,心情惴惴不安,吃不下饭也睡不好觉。
姜维看在眼里,心中一动,对母亲说:“娘亲放心,孩儿去军中打探父亲的消息。我父亲枪法出众,勇猛无比,必定会平安归来的!”母亲听后虽然依然担忧,但还是点头同意道:“你快去快回,小心行事,不要耽误时间,娘亲在家等着你!”
于是,姜维骑马带着弓箭和铁枪,马不停蹄地赶往军营。军营中,姜维的父亲的几位战友见他到来,便将他迎入营中。一位叔叔笑着说道:“伯约,你是来打探你父亲的消息吧?”姜维拱手施礼,询问道:“我父亲已经出征半月有余,未曾归来,不知他是否遇到什么危险?”于是,几位将军便将战况告诉了姜维。
原来,郡守姜叙收到斥候报告称,羌族的叛匪烧杀抢掠,作恶多端。叛匪不过三百余人,战斗力相对较弱,姜冏带领的轻骑本应轻松应对。但在追击叛匪过程中,姜冏却失去了音讯。郡守派出了数十支斥候队伍,希望能尽快得到准确的消息。
就在此时,一名斥候急匆匆地赶来,报告道:“禀报将军,已经查明姜冏将军的下落!”姜维急切地问:“在哪里?父亲如何?”斥候急忙解释道:“姜冏将军在追击叛军时,被敌人诱入山中,中了埋伏,损失惨重。虽然他拼死杀出重围,但又被叛匪围困在一座小山上。敌人有上万人,姜冏将军英勇无比,屡次冲杀,仍然无法突破敌阵。而且,山上只有三百余名兄弟坚守,缺水断粮,局势十分危急!”
一名将军质疑道:“消息可靠吗?”斥候坚定地回答:“我这支队伍接应到一位兄弟,他是趁黑夜杀出来的,消息绝对真实!”将军立刻命令:“我马上报告郡守,请求增援!”
不久后,另一名将军带来了郡守的命令:“郡守已经拨出一万人马,命令我们立刻出发!”姜维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立刻请求:“叔叔,我也一同前往,救父亲!”几位将军虽然知道姜维年纪尚小,但都深知他的武艺出众,便欣然同意。
于是,大军整装待发,疾驰向姜冏被围困的山头。经过半天一夜的急行军,终于在黎明时分抵达了战场。虽然大军已经疲惫不堪,但面对叛匪蜂拥而上的局势,任何片刻的休整都显得至关重要。
战斗异常激烈,山上的守军几乎抵挡不住敌人的猛攻。姜维毫不犹豫地冲锋在前,成为了第一个跃入战斗的勇士。他将枪挂在鸟翅环得胜钩上,弯弓搭箭,精准地射杀了多个叛匪头领,造成了敌方的恐慌,匪军开始四处奔逃。
姜维立刻收起弓箭,拔出铁枪,跳入敌阵,枪法如风,所到之处,匪军一一倒下。随着姜维的勇猛进攻,官军的主力终于赶到,将叛匪压制得溃不成军。姜冏从山上带领战友杀出,双方配合,最终在山谷中将叛匪一网打尽。经过一番激战,匪军几乎全军覆没,剩下的则纷纷投降。
此战后,姜维的英勇事迹迅速传遍军中,姜冏也因此将姜维推荐为百夫长。
然而,命运对姜维并不仁慈。第二年,马超起义反曹,姜冏在保护郡守的过程中英勇阵亡。姜维继承了父亲的职位,担负起更加沉重的责任。多年后,诸葛亮因看中了姜维的才能,巧妙地将其拉拢入蜀汉。诸葛亮传授给姜维自己的兵法与谋略,希望姜维能为蜀汉的未来效力。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为了完成师傅未竟的事业,九次带兵伐魏,尽管英勇无畏,却始终未能达成目标。传说,姜维每次出征伐魏,必会断掉狐仙庙的九尾狐的尾巴。九次征战后,姜维终于失去生命,传说中的九尾狐也因此完全消失。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