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氏、伏羲氏、盘古的名号均出自古人类的葫芦崇拜。华胥氏“华”字的发音其含义即“瓜”“蓏”,伏羲又叫“庖牺氏”,盘古又称“盘瓠”。可见“华”“庖”“匏”“瓠”都是葫芦初始农业文化的最早记忆。
华池葫芦河、合水葫芦城、宁县盘克塬又称葫芦塬,透视出华胥氏、伏羲氏的葫芦初始农业在庆阳东部的深厚文化积淀。华池乔河无极姥姆庙,柔远城玄天圣母庙,合水西华池华始庙、肖咀胥妵姥姆庙、段家集华沟华胥庙、伏羲庙,宁县盘克街南华仙沟华胥庙、三圣母庙,街西古柏院盘古庙,街东卧龙台伏羲庙(今街北冢子坳玉皇庙)及盘古村、卧龙村地名,均是始祖民俗文化根脉的深刻记忆。
盘古是始祖还是神话人物?作为《华胥寻根》一书,应该给世人一个明白的交代。盘古在古文献中出现很晚,故而有学者认为盘古是数十万年乃至数百万年前鸿蒙时代的人类祖先。从黄土高原六盘山东西到黄河中下游及江淮流域的民俗文化中,揭示出伏羲与盘古是同一部落两种名号,盘古开天即伏羲开天。伏羲“一画开天”的古史传说传承于天水伏羲庙。
盘瓠氏到盘古神话的演变,始于庆阳东部的盘克塬。盘克塬积淀着神秘而厚重的始祖文化,可谓始祖文化的起源地。盘古之“盘”,代表葫芦的用途,大可做舟,小为器皿。“盘克”地名,源自伏羲盘瓠氏的葫芦崇拜与中华先民的祖宗崇拜。“盘克”地名拆分开即“盘古儿”三字。此说纯属巧合,也是庆阳地名的有趣之处。
盘古在民俗文化中被尊为高于玉皇大帝的元始天尊,主要是盘古开天辟地的丰功伟绩在一代代口头传说中,被逐渐放大而神化。故而距今1700年前的东晋著名道学家葛洪,在他晚年名著《枕中书》中说,道家最高最先的神是元始天尊(盘古),他居于天中心的玉京山(玉皇神话中的天庭)。又有自然道气结成了另一尊神太元圣母(太元玉女),元始天尊与太元圣母神交诞下的后代,一位是东王公扶桑大帝,另一位就是九光玄女太真王母(西王母)。
葛洪《枕中书》的这段记述,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人文信息,那就是元始天尊盘古(伏羲)与太元圣母元盇及西王母、扶桑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葛洪所说的太元圣母正是庆阳市宁县早胜镇民间供奉的元盇(hé)娘娘,宁县方言中称为“活娘娘”。其前殿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可见主殿的盇娘娘辈分高于前殿的玉皇大帝,由此证实盘古、女娲、西王母是同时代的人文先祖。
从诸多史料证实西王母是女娲的后裔,西王母与扶桑文化在庆阳西部地区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因元盇出自环江戎族的允姓,被后世视为胡人,所以神系中改称为“太元圣母”,但是“太元”二字就是“元盇”的倒写。
中国神话是远古时代以口耳相传的口述体裁史。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远古传说是人类在使用文字之前唯一直观的信息载体,它记录着人类最古老的历史。相比之下,神话则是后人对传说历史所传承的远古信息的演绎,应该是先有传说,后被神化。正如茅盾在其《神话研究》一书中所指出的:“历史学家可以从神话里找出历史来,信徒们找出宗教来,哲学家就找出哲理来。”所以说,中国神话原本就是民族历史的传说,它与西方神话有完全不同的文化概念。
闻一多先生在1942年前后撰写的《伏羲考》中,认为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伏羲、女娲是葫芦化身,其依据是早期史籍称盘古氏为 “盘瓠氏”,盘瓠即葫芦。闻一多的盘古葫芦说,是中国神话研究上的一个突破,此说成就了他在中国神话研究上的突出地位。
河南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也认为,盘古氏、有巢氏是晚于华胥氏母系社会的父系氏族部落。从江淮流域出土的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浙江余姚市河姆渡遗址,证实有巢氏是距今7000年至5000年之间安徽巢湖一带及长江下游地区的先民部落。
闻一多一语道破了庆阳市盘克塬上伏羲、女娲与盘古民俗文化传承的谜底。王大有与翟桂鋆教授也认为,盘古是盘瓠氏(盘葫氏)的演变。河南泌阳县志亦记载,盘古乃盘瓠氏的演变。由此可知,盘古开天地是后人对伏羲画八卦的神化。
当代著名神话学家袁珂先生也认为,盘古便是伏羲,盘古也是龙首人身。称“二者神话出于同源之说”。可见盘古开天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乃伏羲、女娲神话的演化。所以说盘瓠氏乃华胥氏初始葫芦农业的历史记忆,也即盘古族的发展脉络,绝非纯粹的神话人物。
盘古即“盘瓠氏”,不仅有闻一多、王大有、翟桂鋆、何光岳与袁珂先生的考论结果,还有黄河流域众多民俗遗址的田野调查数据,证实伏羲与盘古是盘瓠氏同一部落的两种称谓。
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并非虚无缥缈,而是真实地记录了盘瓠氏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两大创举,一是盘古族种葫芦开启了中华农业生产的先河;二是伏羲画八卦开启了人类对自然宇宙规律的探究。
宋人陆游《读易》诗:“无端凿破乾坤秘,祸始羲皇一画时。”这里是说伏羲画八卦,始于乾卦☰之第一画,乾为天,故谓“一画开天”而创世。
随着华胥氏、伏羲女娲氏沿渭水向黄河中下游与江淮流域的发展,盘古神话遍及大江南北。庆阳有盘克塬盘古庙、盘古村;平凉有庄浪郑河乡史川村盘古天台山:天水有甘谷古风台、武山盘古村;河南有汝阳盘古洞、泌阳盘古山、西华盘古寨;河北有青县盘古庙;江西有于都盘古山;湖南有耒阳盘古庙;贵州有柳州盘古庙;广东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有盘古大王庙。广西、云南、湖南一带的瑶族、苗族、畲族共奉盘瓠氏为始祖,瑶族农历十月十六为盘王节,举行大型歌舞祭祀活动,传唱《盘王歌》,其节日被列入国家非遗传承名录。
从民族史学家何光岳《盘瓠氏的起源及对葫芦的运用和崇拜》一文可知,以种葫芦的华胥氏、盘古盘瓠氏为祖的不仅有汉族前身的华夏族,还有苗、瑶、畲、黎、彝、傣、侗、壮、土族、佤等少数民族。从中国神话学会主席袁珂的《中国神话传说》中也透视出盘古、帝江(混沌)与轩辕黄帝族文化血脉上的联系。
盘瓠氏本是弇兹氏大鵹部落的文化记忆,其时早于华胥氏。“盘瓠氏”是传统史书的巨大缺失。经庆阳籍盘克人、中华人祖图腾文化独立学者、《华胥寻根》作者窦彦礼十余年来多方考证,从古史传说与支离破碎的神话中梳理出,“盘瓠氏”乃旧新石器交替时代古人类原始部落的名号,盘瓠氏在万余年的繁衍中,大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燧人氏到弇兹氏大鵹风兖部的发展阶段,二是华胥氏到伏羲氏的发展阶段,三是盘古盘瓠氏到天鼋盘瓠氏即真武祖师文化的演变,故而民间有盘古生真武祖师,武祖师生炎黄二帝的说法。闻一多、袁珂笔下的伏羲盘瓠氏,以及《史记》中记载的黄帝之父“少典”,只有在庆阳东部才能真正找到史书和民俗传承遗址链接的端口。
由此反映出真武祖师乃炎黄民族的直系远祖。庆阳大量的出土文物、民俗遗址、图腾脉络,古史传说与典籍记载,证实庆阳从盘古盘瓠氏始祖文化到上典天鼋族、少典雷公族、轩辕黄帝族、轩辕白马族、大禹夏后氏、周祖公刘族,在黄土高原留下了万年以来从未断裂的始祖文化链。
作者:窦彦礼(著名文化学者、中华人祖图腾文化独立学者、始祖文化网顾问、《华胥寻根》作者。)
来源:始祖文化网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